热线电话:029-87214923 / 87251110
发表时间: 2023-08-14 15:45:53
作者: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陕西老年健康报)
浏览:
摔跤埋祸患:骨感染后,拆“东墙”补“西墙”
直到今年年初,张阿姨已经疼到无法独立下地行走、长期站立,出门都是靠轮椅、电动车。“只有睡下、躺着才舒服,我可以进厨房做饭,等把饭做熟了,我就想歇歇,想坐下,一个人自主不了,走不了路,走就是歪的,要掐住腰才行。那种疼是骨头缝里的,天天疼。”
终于,忍到了不得不去医院的时候,张阿姨却什么治疗都没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找陶惠人教授。“我知道我自己的问题,骨头歪了,只能通过手术解决,我就信任陶教授,找他手术,我不怕。”于是,今年3月,张阿姨来到西安大兴医院脊柱外科。陶惠人、袁斌团队诊断为“老年性重度退变性脊柱侧弯”。
“胸8-11椎体内固定术后改变,分界不清,腰椎1-5旋转滑脱,脊柱侧弯近50度,髂骨异常信号...... ”
主管医生刘泉城介绍,张阿姨的脊柱侧弯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如果再不进行手术拖延下去,可能会压迫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出现心肺功能障碍,甚至会瘫痪、危及生命。
精心筹备2个月,手术多重“保险”
5月,手术方案初步定下,计划在胸10到骶2锥体,这大半个脊柱的范围内操作,而侧弯矫正部位主要集中在腰椎、骶髂部位,位置深,血管神经密集,角度刁钻,且贴近盆腔脏器。而固定的螺钉长且深,想要在不损伤其他组织的情况下,凭感觉找准合适的入钉位置、角度,非常困难。且张阿姨曾做过脊柱结核内固定手术,身体凝血功能也不好,进一步增加了此次手术的风险。因此,科室准备了O型臂3D导航系统,精准化操作,为手术多一重“保险”。
但由于侧弯手术应用的耗材特殊,严重短缺,加之张阿姨身体因素等,手术未能如期开展。于是,为了顺利完成手术,科室筹备近2个月,几乎找遍了全国,终于为张阿姨筹备到了当时仅存两套的S2AI螺钉系统。
“利器”加持,精准定位:O型臂3D导航系统
7月29日,经过充足的术前准备,在麻醉科、输血科的保障下,手术成功开展。术中,先使用O型臂对张阿姨脊柱进行360度扫描和三维重建,连接导航,参照构建的3D模型。在导航的指引下,陶惠人教授、袁斌主任团队由下往上精准操作。
探钉置入,椎间盘切除,椎管减压,神经根粘连松解,椎间隙置入人工融合器,脊柱矫形,椎体内固定......最后,进行脊柱重建扫描,核查确定螺钉置钉的准确性。
历时8个多小时,操作顺利结束。
术后,张阿姨感觉没有太多不适,手术部位的疼痛也不明显,术后三天,就能下床行走。更惊喜的是,年近6旬的她不仅能重新挺直脊背生活,身高也长了4公分。
“我也不会说漂亮话,但作为病人,我是发自内心地感谢陶教授、袁主任,也真诚地感谢医院,他们是我救命恩人。”张阿姨,现已出院居家恢复中,祝愿她早日康复。
O型臂3D导航系统牛在哪?
O型臂3D导航系统是利用最新引进的3D立体影像系统,在术中为医师提供3D立体影像,在术前就可规划模拟出立体重组影像与各层面影像,为主刀医师计划最佳的手术路径。
术中还可将患者放进类似电脑断层扫描影像(CT)的仪器中,用完整360度自动环型扫描取像,从而即时更正路径规划与导航,准确定位,避免伤害到周围的神经血管等重要器官组织,大大提高病人手术安全性,减少病患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据统计,3D导航引导下的O臂系统,能让医生手术视角更广、判读脊柱状况更精确,置入钢钉的准确度,也从原来传统开放手术的80%提升至97%。
同时,O臂导航术前一次扫描定位,全程影像支持,大大降低了患者和医生反复透视的辐射量。(通讯员 于洁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