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注册
图片展示
搜索

  热线电话:029-87214923 / 87251110

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咸阳泾阳县崇文镇南丈八寺村

发表时间: 2023-06-14 12:05:49

作者: 张锋

浏览:

南丈八寺村位于泾阳县城东南十五公里、崇文宝塔东南二点五公里,西铜铁路西侧,三(原)(泾)河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分南、北、中、西四个组,600余户,2400多人,有水浇地1800多亩,坡地、台塬旱地300多亩,河滩荒地100多亩。历史上是一个粮棉双产、瓜果飘香的美丽乡村。

追寻南丈八寺村的历史踪迹,有两个民间传说。一个是据祖上代代口传,古老的南丈八寺村在现在村的西南,泾河岸边。村北有三十多米土城墙,土城墙北五十米处有一座庙,庙中有一只大石龟,龟背上驮着一块石碑,石碑后来被村人用作修桥石,最后遗失了。传说有一年的汛期泾河涨大水,村民们站在河岸边看热闹,突然从上游隐隐约约漂来一个人,水中人边扑通边大喊“救命!救命!”村民将落水者救上岸。此人被救上岸后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只大石龟,龟背上驮着一块石碑,石碑宽三尺、高一丈八尺有余,碑上有“丈八寺”三个大字。传说虽无据可查,听起来神奇古怪,但丈八寺庙却实实在在存在过,并有香火延续到解放初。

另据村里老人讲,丈八寺村的老城也在现在村的西南,靠近河边,老城四周有土城墙,有四门。南门外二百多米处有一只石龟(又名赑屃(bìxì),龟趺(fū),驮重物的神兽),龟背上驮着一个石人,石人高一丈八尺有余。石人东边有一座无量庙,石人西边有一个去河滩的大路,大路西边有一座马王庙。解放后,全村人搬入南丈八寺村城堡(即现在南丈八寺中组居住地),俗称城里头。老城废弃,1958年大跃进时被平毁。无量庙和马王庙也破败,没了香火。几十年来,泾河频发崩岸,南丈八寺村中队的土地也崩入泾河一百多亩。

查阅《泾阳县志》追根溯源,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泾阳县志》记有,“瑞宁乡南吴里丈八寺”。从《泾阳县志》撰写顺序来说,这版为吕应详作序并对第一版《泾阳县志》再刻版,即第二版《泾阳县志》,第一版《泾阳县志》是明朝南福建道监察御史、邑人李锦所修,从第二版的内容来看,所记录信息时间最晚为明弘治五年(1492)。也就是说,在531(1492年-2023年)年前,就有“丈八寺(村)”了。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泾阳县志》记述,“瑞安乡南吴里东丈八村、西丈八村、南丈八村”,说明这个时候丈八寺村已经繁衍成为三个村庄。清宣统三年(1911)《泾阳县志》图示记述,“北丈八寺、南丈八寺”,说明丈八寺村又分为北丈八寺村、南丈八寺村两个村庄。关于丈八寺院的信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泾阳县志》记述:“丈八寺在县东南三十里信能车建”。

整个村子四周地势平坦,南端为坡地、台塬地和河水冲击的沙土地。平坦地域从北向南依次分为一、二、三、四、五桄(guang一声,当地俗称,就是把耕地分成若干段的意思。)地,每桄地长300多米,北端打有机井、修筑引水渠,村西、村东各有一条泾惠渠支渠与引水渠相连,这片土地渠井双灌,土地肥沃。主产小麦、玉米、棉花。一至五桄有水浇地1800多亩,上世纪下半叶种植粮食棉花作物各半,每年可为国家提供粮食8万斤,籽棉3万斤。

村子中间和西边各有一条生产路通往村南泾河滩。从村子中间生产路向南走过三、四、五桄地,地形逐渐变低,大路两边为坡地是陵园,园内栽种桃树、苹果树等。向前走下崖坢成台塬地形,台塬上栽种桃树、梨树、苹果树等。坡地、台塬每年春天桃花、杏花争奇斗艳,秋天硕果累累,一片丰收景象。

生产责任制前,生产队在河滩种植黄豆、黑豆、绿豆、红豆、红薯等,每一个队都有一块菜地。再向前走又下一个崖坢为河水冲击的沙土地区域,俗称鸡心滩。地形为中间高四周低,南边靠近河床,西边较高,北边、东边低凹。北边挖有积水渠,积水渠由西折向东南连通泾河。每年七、八月份汛期泾河涨水,水从西边漫进鸡心滩,从积水渠流入泾河,因此,积水渠又称夹河子。夹河子种有芦苇、白麻,芦苇用来做晾晒棉花的箔子,白麻在水中浸泡后晾干做麻绳。鸡心滩四个生产队都种有西瓜、甜瓜、花生、豆类。各队社员可在菜园、瓜园记账买菜、买瓜,用以招待客人和自家食用。每年汛期泾河涨水,水流湍急,主河道水中漂浮着树木、鱼、牲畜、家禽等,胆大的村民去水里打捞,胆小的站在岸边看热闹。河水从西边漫过来流入夹河子,再向东折向南流入主河道,鸡心滩被淹成了一个孤岛,西瓜、豆类被淹没。1966年河水暴涨,淹没了台塬,鸡心滩变成了主河道,从崖坢上望去,一片汪洋,波涛汹涌,蔚为壮观。可是人们还是非常痛惜被淹没的劳动成果。

我家位于村子的南队,老宅座北面南,宅子东边、南边各有一片空地,又叫东园子、南园子,东园子边就是村子中间南北走向的生产路。每天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不断。祖父在南园子栽种桃树。在东园子里栽种各种杂树木和果树,靠近路边栽有四棵枣树。每年农历八月枣子成熟季节,路上的行人就能打下一些枣子,吃到嘴里既解渴又抗饿。南园子的桃子又大又甜,上树摘一个咬上一口满嘴汁液。

1976年,我在永乐店南街永乐中学上高中。当时住校,每周日下午上学去带一些馍,周三下午再回家取一次馍。有一次回家取馍,同班北华庄村的周同学说要陪我一起去我家取馍。进了家门,去厨房揭开蒸馍笼一看是空的,只能等母亲收工回家再做馍。六点多,母亲收工回家了,她喝了一点水后说,队里还派她们晚上去永乐店拉氨水。周同学对我说,“让婶在家里做馍,我们去拉氨水。”那个年代,泾阳县永乐氮肥厂初始建厂,生产技术水平低,仅仅生产液体氨水肥料。运输氨水,需要用装沥青的大油桶装运,一桶可装三、四百斤。天慢慢黑了下来,我和周同学与队里一个婶婶拉着架子车去十多里地的泾阳永乐氮肥厂拉氨水。到了永乐店西北角的氮肥厂排队装上氨水,深一脚浅一脚把氨水拉回来,放进氨水池,回到家已经第二天早上四、五点了。我俩吃了一点东西,休息了一下,背上馍又去上学了!

历史变迁,沧海桑田,2020年9月,因为泾河新城需要修建泾高城市快速道路,南丈八寺村整体搬迁。至此,伴随着祖祖辈辈度过难忘岁月,承载着几代人童年所有记忆,有着531年历史的南丈八寺村,慢慢的淡出我们的视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可是留在心中的乡音、乡愁、乡恋依稀可辨,儿时同伴们的嬉戏打闹,少年时挑灯苦读,大集体时丰收后乡亲们的喜悦脸庞,难舍难离的乡情、亲情,时时浮现在我的梦中。

啊!抹不去的记忆,我梦回萦绕的故乡!

(张锋)

镌刻在记忆深处的故乡——咸阳泾阳县崇文镇南丈八寺村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41
图片展示
请双击输入内容...
图片展示

联系我们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陕西老年健康报)

地址:西安市西二路23号万景商务中心

联系电话:029-87214923/ 87251110

版权所有 © 2021  陕西老年健康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陕ICP备08100320号-1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