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线电话:029-87214923 / 87251110
发表时间: 2023-01-13 11:52:10
作者: 陕西省老年健康服务中心(陕西老年健康报)
浏览:
“白肺”一词
持续霸榜热搜
看得大家瑟瑟发抖
又心存疑惑
得了“白肺”会咋啊?
“肺白了”还有救吗?
我“复阳”了,是不是很容易得白肺啊?
“白肺”是肺变成白色了吗?
我吸烟20年的黑肺会不会变白?
……
网上不同的说法
让人
既害怕又想看
看了又胡思乱想
觉着自己可能
看不到2023年的太阳了
现在
一段时间过去了
那些“白肺”患者到底咋样了?
最近
西安大兴医院收治的
重症患者
部分“白肺”患者已
出院或好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原来“白肺”真的可以变“黑”
▲患者王某肺部CT对比图
“白肺”患者中
有29岁的年轻人,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治疗后已出院的患者
有41岁,慢性肾衰竭,顺利脱掉呼吸机转到肾内科继续治疗基础病的患者
有81岁,并伴冠心病、脑梗死、肺气肿等基础病,治疗好转已出院的患者
有68岁,诊断Ⅰ型呼吸衰竭,治疗平稳后出院的患者
有88岁,诊断Ⅰ型呼吸衰竭,经治疗已好转平稳的患者
……
因此
大家不必害怕
并不是成为“白肺”
就要去西天见“孙大圣了”
针对白肺患者的治疗,西安大兴医院重症、呼吸团队根据临床经验,指南和专家共识,融入了具有“大兴特色”的肺部康复、中药灌肠、心理护理等措施,目前效果良好。
1、抗病毒:刚出现感染时,及时采用抗病毒药物减少向重症化发展,但在抗病毒药物使用期间也要注意把握终止时间。
2、一般支持治疗:保证患者充分的营养摄入,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3、激素治疗: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改善患者的氧合。
4、呼吸支持及气道管理: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采用俯卧位通气、吸氧、高流量吸氧、吸痰、呼吸机、ECMO等治疗。
5、抗凝治疗:防止炎症增多导致毛细血管里微血栓形成,从而阻塞氧气运输,可以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
6、其他治疗:口腔护理,肺部康复,以及中药治疗相结合。
7、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及家属不断给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疗过程中,还要加强原发病的治疗。
什么是“白肺”?
“白肺”是肺部影像学表现的一个口语化描述。
肺部是由肺泡组成,肺泡里面充满空气,进行CT或者X线检查时,影像表现为黑色区域。但是当肺泡里出现炎症或感染,射线穿不透,在影像学上就会表现为白色区域。
当白色区域面积达到了70%到80%时,临床上会口语化地称为“白肺”。
但随着渗出液的吸收、炎症的消退,“白肺”的表现也会逐渐消退,肺部的影像学表现会回到正常的黑色区域。
所以
“白肺”并不是肺变成白色
烟熏20年的黑肺也不会变白
劝那位网友还是尽早戒烟吧
其实
引起白肺的原因有很多
肺部感染
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炎症
肺肿瘤
肺不张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胸腔积液
职业性肺病
……
“白肺”了可能有哪些表现?
一是看状态
1、当出现嗜睡、没食欲、反应迟钝、气短等与往日状态不同时;
2、呼吸加快,呼吸频次超过30次/分;
3、发烧,持续高热(大于38.5)超过3天,但也要注意没有发烧症状“沉默性缺氧”的老年人。
二是看氧饱和度
血氧饱和度低于94%时;
三是要关注有基础性疾病的人
有严重慢性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结构性肺病、肺心病及免疫抑制等疾病伴发热、咳嗽等明显感染症状,家人要多加关注,及时送医。
哪些人容易出现“白肺”?
65岁以上,尤其是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免疫抑制状态的病人。可不是大家平常说的“免疫力差”。真正的免疫抑制状态,是诊断确切的。比如器官移植病人,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药物。还有长期服用激素的人以及患有类风湿疾病的人,都属于免疫抑制。
有重要器官慢性疾病史的。比如心脏病,中风,慢性肾脏病,肺气肿等,以及平常都要靠吸氧维持呼吸的这类人。
多种疾病并存的。既有心脏病,又有肺病,肾脏还不好的。
如果感染之后,迅速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低于94%,特别是上述的高危人群,需要去医院密切监测。
“白肺”患者出院后要注意什么?
有慢性肺部疾病等基础病的,血氧维持在90%-93%的,建议准备制氧机或氧气瓶。
出院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也避免长时间卧床,建议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活动。
要注意关注咳嗽、咳痰、体温、心率、呼吸、氧饱和度的变化。建议每日监测氧血氧饱和度,如有明显降低,请及时就诊。
来源:西安大兴医院